03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8 > 03 >

儿童起病与成

【作者】 王爱华 [1] 张睿俐 [1] 耿馨佚 [2] 罗回春 [2] 王守岩 [3] 章文斌 [4]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局部场电位 脑深部

摘要】目的 比较儿童起病与成人起病的肌张力障碍的苍白球内侧( GPi) 神经波动特点.方法 对8例儿童期起病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儿童起病组)与10例成人期起病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成人起病组)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均以双侧GPi为靶点.记录患者坐姿静息态和不自主运动状态下局部场电位及受累肌肉肌电信号,对局部场电位进行功率谱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标准化功率谱密度分析显示肌张力障碍在苍白球内侧部所记录的神经波动于Theta、Alpha低频段的能量明显增强.儿童起病组肌张力障碍的不自主运动状态在4~10 Hz频段能量成分较静息态升高,在10~25 Hz、27~38 Hz频段能量成分较静息态下降;与静息态比较,不自主运动状态14 ~16.5 Hz、20~22 Hz频段能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起病组的肌张力障碍的不自主运动状态在4 ~6 Hz 频段能量成分较静息态显著升高( P<0.05),在6.5~20 Hz频段能量成分较静息态下降,而在9~11 Hz、13~14.5 Hz频段有显著差异(均P<0.05).与成人起病组比较,儿童起病组肌张力障碍不自主运动状态在13.5~16 Hz的低Beta频段能量显著降低(P<0.05),在高Beta 29~37 Hz频段的能量同步化更显著(P<0.05).在静息态时,儿童起病组肌张力障碍静息态时在7.5~9.5 Hz、13~14.5 Hz频段的能量同步化较成人起病组更低(均P<0.05),而在30~38 Hz多个频段(30~32.5 Hz, 33.5~35 Hz, 36.5~38Hz)的能量同步化较成人起病肌张力障碍更明显(均P<0.05).结论 进一步证明肌张力障碍存在同步化的低频能量特征(约4~10 Hz).儿童起病肌张力障碍在高Beta频段的能量同步化更显著,成人起病肌张力障碍在Theta、Alpha低频的能量同步化更明显.提示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表现出不同的神经波动特征,DBS治疗时可能需要不同的刺激策略.

上一篇: 社区老年人饮
下一篇: 神经重症患者

Copyright © 2008 南京脑科医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92365号-3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号(210029)